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53章 只能再苦一苦百姓了

弘农河涧,联军兵营。

数十万大军人吃马嚼,军粮已经告罄。

迫于无奈,信陵君只能饮鸩止渴。

重新派出军队和军需官,去洛邑和榆关,将王陈“还之于民”的粮食物资,再次“掠之于民”。

其实,自王陈带人断了联军粮道,还不讲武德的“还之于民”后,就有人建议派出大军确保粮道安全。

信陵君十分犹豫。

因为,正常对阵不可能出现王陈这种打法。在对方地盘,进行小规模突袭作战,很容易被人包了饺子。

因此,这就对突袭部队的首领和士卒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。

王陈可以,但也仅仅只有他这类强人可以。

面对这类强人,防不胜防,又不得不防。

如果不能反制,联军这种体量大的阵营,反而会被拖死。

信陵君斟酌之后,还是同意了这个建议。

当然,他同意派兵,其实另有打算。

这次派出的军需官已经不是信陵君的心腹了,而是一个不懂军事的魏王宠臣。信陵君给他下达的任务是:“请百姓将秦军发放的粮食交回即可。”

军需官看着这个简单且“温情脉脉”的任务,还以为是信陵君向他示好,想收买他这个人才。便开开心心、信心满满的领命而去了。

当洛邑和榆关的老百姓还沉浸在喜悦中时,就忽然面临大军上门收粮,于是,他们只好红着眼睛,吐出还没捂热的“不当得利”。

顺利完成差事的军需官,没来得及志得意满,就发现自己好像要没了。

原因是,经过统计和计算,他发现这次征粮,就是一个天大的陷阱。

首先是,粮食总量不对。

原来,粮食一出一进之间,损耗不小。

其次是,这批粮食在接下来的运输过程中,还要大量消耗。

也就是说,这些粮食,甚至运不到前线,就得被运粮的队伍吃光。

古来打仗,打得就是后勤。

损耗比最少也得是1比3。

就这,还是依赖水运的结果。

你说为什么?

因为几十万人上前线,后勤得有上百万人参与才能保障。

也就是说,运一旦粮食到前线,必须准备三担以上才行。

这一次,对于联军而言,损耗比更是达到惊人的1比2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